体教联盟

体教联盟APP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 详情

足球从娃娃抓起,不仅是运动更是育人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2018-07-05

微信图片_20180705171145.jpg

本届世界杯上,因为冰岛队的神勇表现,冰岛全民皆踢球的光荣事迹被中国球迷们津津乐道。事实上,我国从2014年底就已经开始推行校园足球工作,通过建设教学、课余训练体系、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举措,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落到实处。

我市万松园路小学的校园足球有着悠久的传统,曾培养出涂胜桥、常卫巍、蒿俊闵、姚翰林等众多国脚和职业球员。该校足球教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邓世俊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现在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但踢球并不是都要他们成长为职业球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各种素质。

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邓世俊曾梦想成为国足队员,在放弃专业足球之路后,先后在小学足球队和专业队执教,不仅获得了亚足联讲师、职业级教练员执教资格,也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带出了蒿俊闵,挖掘出了曾诚。他认为,普及校园足球,打造适合国情的足球教学培训模式是当务之急。“现在人喜欢跑步、健身,都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高度后对生活质量有了追求,足球也是一样。以前我们的场地设备器材各种条件都不充分,基础太薄弱”。

邓世俊刚带着一帮小“球王”去世界杯赛场上做护旗手,还踢了一场青少年友谊赛,“足球这种运动,场地是非常重要的,国外可以在社区里踢,在俱乐部踢,我在俄罗斯看到,到处都是空地,而我们哪里有场地啊?塔子湖基地在全国条件还算比较好,但和武汉市1000多万的人口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让邓世俊比较欣慰的是,校园足球开展3年多以来,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方面都在创造好环境,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已经构建了一个格局,完成了框架,希望将来能在这个框架上养成足球文化,你说像巴西这样的国家,它物质条件可能也不行,但足球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了。”

接触足球有益身心发展

许多家长都有疑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踢足球,“足球从娃娃抓起”科学吗?邓世俊表示,“从娃娃抓起”并不一定是要孩子“踢”足球,“我们现在说的是接触足球,从先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孩子接触足球都比较早。学龄前可能就是触摸足球,去玩、去感受、去想象,不一定都是用脚,可以用身体其他任何部位去感受、学习。小学生踢足球也谈不上技术和战术,主要是热爱,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知识,自己去探究,这是足球教育教学的趋势。不是说一定要孩子把球踢得怎么样,更多的是启发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对脚的锻炼也是对大脑的挑战。”

邓世俊称,他的经验证明,足球教育不仅促进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对性格的磨炼也极其重要,“执教这么多年来,我认为足球教育最主要的作用是心理和社交层面的。一个孩子的成长不能简单地看学习成绩,他的综合发展和素质,才能支撑他未来能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去踢球了,就不管学习了,这个事千万做不得。未来有太多不可预见性,即使他走向职业,像加斯科因、鲁尼,包括马拉多纳,都可能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因为个人素质中断职业生涯。”

邓世俊说,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他多年来选拔足球人才的关键,“一个孩子对自己有要求,有目标,有方法,除了球踢得好外,他会很差吗?当年我在蒿俊闵身上就发现这个特征。他自尊心很强,对自己非常有要求,这就是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标准了。要是什么都无所谓,这个孩子很难达到一个高度”。

中国足球梦重在育人

让孩子踢球,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职业球员,而推进校园足球,也并不是说几年时间就能打进世界杯。邓世俊认为,现在发展校园足球的思路是“做大分母抓普及,做强分子抓竞赛”:“能进入职业足球之路的人总是少之又少的,这个机制的根本是育人。以前孩子们可能上了12年体育课,但一个运动项目都没学会。现在我们希望探索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来推进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让孩子们学会足球的技能,提升健康的体质,塑造和打造良好的品格。”

说到中国足球梦,邓世俊认为不仅仅是打入世界杯争夺世界杯,更重在国民素质的提高,“他们对足球有热爱,自立自强、好胜自尊,这些好的品质也可以渗透到生活中。即使他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人。在足球运动中培养了强烈的求胜欲望,遇到了挫折困难永不言败,在其他领域也是这样。这是我们中国足球梦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培养孩子的关键”。(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