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联盟

体教联盟APP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 详情

校园足球发展的地方实践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2018-07-18

体教融合与中小幼有机衔接

上海市普陀区素有“足球之乡”美誉。近年来,该区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区域整体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形成了“体教高度融合、中小幼有机衔接”为特色的普陀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结合上海市学校体育“三化”课改,普陀区全面推进中小幼衔接工作,21所幼儿园全面开展足球操,其中3所幼儿园已为师生开展足球课。目前,全区共有38所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1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过学校自行探索,均已完成足球项目的校本课程和“一课一队”的建设任务。同时,区域也在进一步优化和推进校园足球课程建设,共享了《普陀区小学校园足球课程》《普陀区阳光足球游戏集锦》,2019年普陀区的高中和小学将率先实现“一课一队”全覆盖。

构建中小幼校园足球贯通布局,立体推进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体系。该区对校园足球项目进行“一条龙”式的设点布局,构建中小幼“2—4—8—16”的概念性布局体系。目前该区已有1所职业学校、9所高中(含4所完中、2所一贯制)、21所初中(含4所完中、9所一贯制)、22所小学(含9所一贯制)、21所幼儿园开设了校园足球项目。针对各年段项目分布,这些学校分别从课程、训练、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尤其是扩大了完中和一贯制学校的试点面,大大推动了校园足球的普及,也为可持续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足球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校园足球梯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办足球二线运动队、市级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目前已形成了班级队+年级队+(全国特色、传统项目、二线)校级队、2+3基层队向区精英队,再向市精英队“三级选拔”“七位一体”的课余训练立体推进格局。

普陀区教育局和体育局合作共建,在全市首创“双精英”培育模式。选拔区精英队员除了通过各级赛事之外,还参照英格兰足总有关青少年足球技术训练与测评标准,依据规范的考核流程定期测试选拔。这种模式大大推动了普陀区校园足球发展,仅近两年,该区就有742班次、24117人次开展了足球比赛活动。

重庆市沙坪坝区

“十个一”工程助推足球发展

近年来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快速普及,成效初显”的目标。

在推进足球特色学校方面,该区启动实施了“十个一”工程,即:各特色学校建立一个专项领导组织、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一套活动方案、一片规范场地、一套足球专业教材、一支有专业教练的师资队伍、一支校级代表队、一个校内足球竞赛体系、一次体质健康测试、一次足球技能测试。“十个一”工程纳入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挂钩,实行末位退出,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监测评价,率先开展以足球教学和训练为主题的示范课、研讨课、赛课等教研活动,检验日常教学效果。

在竞训体系方面,形成了课内比赛、校内班级联赛、校际片区联赛、区级决赛和市级总决赛五级竞赛体系并常年开展,每年组织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超过1000场次,参赛运动员超过1万人次;与市、区足协密切协作,聘请含欧足联B级教练、亚足联A级教练员在内的10名高水平教练员,遴选全区优秀小学、初中、高中男女足球运动员近200人打造区级“满天星”训练营,利用每周五、六、日下午和节假日定时分组别集中进行训练。

在强化培训方面,该区2016年以来组织选派400余名体育教师参加足球教材培训,80余名教练员、裁判员及管理干部参加全国、市级专项培训,4名教练员赴法国、德国、英国学习;开展教练员培训300余人次。在争取社会支持方面,天才足球俱乐部、菁茵青训、索科体育、三合体育等参与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学与训练工作;重庆电视台校园足球频道、华龙网等多家媒体及时报道该区校园足球工作;同时,还积极主动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足球学院等高校沟通联系,在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以及高水平运动员升学、科研课题、场地设施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重庆一中、重庆七中与力帆俱乐部签署了青训合作协议,为高水平人才输送探索新路。

深圳市福田区

“踢”进课堂 “玩”出精彩

深圳市福田区十分重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各校都将该项工作当作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科学定位校园足球。该区在工作中科学把握校园足球定位,制订和完善了校园足球规划和工作方案,通过深化体育教学(足球课)改革,强化足球课条件和安全保障,将校园足球纳入课堂教学和“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参赛单位的校内班级联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打造校园足球文化。

在夯实基础方面,该区要求特色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足球课,每学期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做到每名学生都学足球、踢足球、懂足球知识,并鼓励普通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足球课。

该区教育部门还会同区文体局、足球协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政策,大力支持和扶持青少年足球活动的开展。该区计划建立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队:8—10岁300人,10—12岁200人,12—15岁100人,15—18岁80人;力争3年后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达到2万人,形成足球“踢”进课堂“玩”出健康快乐的校园足球局面。此外,该区还制订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足球人才直升计划”,以解决足球人才培养不连贯问题。

在加强师资培训方面,该区重视足球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校园足球学校必须配齐足球体育教师,同时大力开展普通体育教师足球专业培训,专业培训工作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在“挖潜”的同时,各校还外聘了包括外教在内的一些足球专业教练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在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方面,该区充分利用各校的宣传栏、网页专栏、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角以及广播站、电视台、网络等各种校媒体,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宣传。在每年的校园体育节,各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征文、绘画比赛、最佳守门员、最佳射手和文明之星等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走进足球场,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

辽宁省法库县

足球成为学生发展的阶梯

2012年年底,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提出建设“足球之乡”的构想,并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工作调度、总结表彰、观摩研讨等方式全力推进。

在完善规划制度方面,县委县政府将校园足球工作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了《法库县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规划》。各校建立完善了《校园足球工作制度》《校园足球训练制度》《校园足球联赛(竞赛)制度》等,规范了足球教学、训练与比赛。

在资金扶持上,5年来,该县投入近2亿元,建设了30所学校、21所公办幼儿园共51块塑胶足球场地和城区5个共1.3万平方米的体育馆;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电子屏、印刷教材、购买足球,确保每生一球;投入50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器材及组织各类比赛等。为3万余名学生办理了校园安全责任险、班足球队员意外险和700余名校队员的运动伤害险。

同时,格外重视足球运动的普及。2013年起,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普及、3年提高”计划,从起步时的东湖中学、卧牛石小学等8所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课间活动、训练竞赛等方式推动。到2014年,足球教学已全面进课堂,每周一节足球课,足球训练已成常态,形成了“人人踢球、班班有队、校校参赛”的可喜局面。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县在招聘体育教师40多名和强化在职足球教师培训的基础上,还与高校合作。5年来,沈阳体育学院共选派368名学生到该县顶岗实习,教授足球课程。

在此基础上,该县一方面注重活动推进,建立中小学“三级联赛”机制,另一方面将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2013年,该县举办首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节暨校园足球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县电视台等媒体及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开辟专栏,及时宣传足球知识与发展动态,开展校园足球歌曲、队徽和队旗征集及主题演讲、征文、足球操表演、足球手抄报等活动。(来源:体育政策研究)